06 August 2012

實踐大學插畫班作品 5.1 - 文字造型設計 Chameleon (Aug 2012)


這次作品的主題是「文字造型設計」,也是取自國外 graphic design 教材的題目,題目中一共有12個主題「Chameleon, Acrobat, Amphibian, Linebacker for the New York Giants, Taxi driver, TV evangelist, Allergy, Chernobyl, Hiccups, Accident prone, Magician, One'self」, 要我們設計符合主題的字型,以這個字型寫出自己的名字。中英文名字都做的話就是24件作品了,可以大大地擴充我們的作品集 (理論上)。

我原本以為這個題目是要用自己的名字去畫出主題,就像設計一個商標。小時後我也常常在筆記本上畫我自己的英文名字,想設計出一個帥氣的簽名,所以看到其他班同學貼在走廊牆上的作品時,也以為是類似的東西。不過在聽完老師解說後,我才知道這跟設計商標或 logo 不一樣,不能只考慮到自己名字中的那幾個字,套句老師說的話: 不應該"以文就圖" - 以自己的名字去遷就想要畫出的圖案,而是要設計出一套能夠套用在所有字母的邏輯。

老師沒有要求我們全部24張都畫 (雖然一直提醒我們別班都能夠2週內畫完24張),而是讓我們以抽籤的方式決定自己的主題,然後至少把自己抽到的那個主題畫好。結果我抽到的剛好是我已經開始構思的主題 - 「我是變色龍 / I'm a chameleon」。這一篇先介紹英文的部份。

剛開始試著找靈感時,不可免俗的也畫了一隻變色龍出來 (沒辦法,想到變色龍腦中立刻浮現的就是一隻變色龍),之後又重新將變色龍的特徵分割出來,試著從中"發展"出一套字型。我最後選了右邊有點迷彩感覺的設計,因為希望不只是背景、而是字型本身就能夠帶有變色龍的感覺。這個字型的靈感是來自變色龍身上的斑紋,以及變色龍"隱身"的能力 - 據說變色龍的變色能力並不像一般大眾所想的能夠融合於背景那麼神奇;而是比較類似迷彩裝,能夠讓皮膚變成與環境相近的顏色,好讓自己不容易被發現。所以,就像變色龍能夠隱身於環境,我希望我的字型也能夠隱身於變色龍的斑紋。但畢竟這是文字造型設計,所以也不能隱身到完全看不見,文字還是必須要能夠閱讀。草圖中我在文字的區域畫上變色龍皮膚顆粒的質感,而完稿則是想要做出立體透明的感覺:
I'm a Chameleon (Ideas - Jul 2012)


為了驗證我這樣的字型邏輯沒有問題,我粗略地畫出英文26個大寫字母的造型:
I'm a Chameleon (Font design 1 - Jul 2012)


大致畫出造型後再用水彩毛筆寫一次同時作一些調整:
I'm a Chameleon (Font design 2 - Aug 2012)


字型確定後開始打草稿,我的名字是 "ALVIS C."。為了達到我要的隱身效果,我刻意讓背景的斑紋與我的名字交互連結在一起:
I'm a Chameleon (Draft - Jul 2012)


開始上色。由於背景是變色龍的斑紋,所以沒有斑紋的地方我就用色鉛筆上了由綠到紅的漸層,以突顯變色龍多變的膚色。上色到一半連我自己都快找不到名字在哪裡了:
I'm a Chameleon (Coloured Draft 1 - Aug 2012)


至於斑紋則利用日本的水彩毛筆塗上我想要的藍色,並加上深色的邊框,一方面增強兩種材料間的對比,另一方面因為這種水彩對水性色鉛筆還算有覆蓋性,所以也是藉此修飾一下"毛邊"。不過由於我在打草稿的階段並沒有考慮到邊框的需求,所以只好憑感覺畫出邊框的寬度,也因此使得字型的"邏輯"被打亂而更加降低了文字的辨識度,簡直就像是國外工地外牆上的噴漆(通常是完全看不懂)... 現在只能靠最後一道手續來挽回了:
I'm a Chameleon (Coloured Draft 2 - Aug 2012)


我原本的想法是用白膠以點膠的方式製造出透明的凸點,但在白紙上練習時發現白膠仍然太水了,表面張力也不夠,很容易就變成一灘黏液,所以只好尋找其它方式。我試了多種膠水、保麗龍球、甚至黏土,結果很意外的發現家中有一瓶沒蓋緊的「保麗龍膠」,已經在罐子內凝結了。我剪開罐子發現凝結後的保麗龍膠不但透明,而且觸感很有彈性,有點像使用滑鼠時保護手腕的軟墊。於是我將這塊凝結的保麗龍膠撕成顆粒,再用新買的保麗龍膠將這些顆粒黏在當初設計的文字區域。結果如下:
I'm a Chameleon (Final 1 - Aug 2012)


花了一個多小時,總算完成時,是有一點點成就感,但是我也發現選擇保麗龍膠x保麗龍膠或許是錯誤的,因為我用的保麗龍膠是快乾型,凝結的時間大概跟三秒膠差不多,一旦凝結就失去黏力,但又非常有彈力,會像蜘蛛絲一樣"藕斷絲連"。所以在塗上膠之後我只有幾秒鐘的時間鋪上顆粒,慢個幾秒就得再補膠,而補膠時則很容易"牽絲",這些絲反彈後黏到顆粒表面使得顆粒失去原本的透明度,變得有點像乾掉的米粒... 這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
I'm a Chameleon (Final 1 Close-up - Aug 2012)


在課堂上發表後(一如預期,沒有人找得到我的名字),老師有建議我在顆粒上塗上顏色,我覺得或許這樣反而可以提高它透明的質感。不過原本的水彩毛筆無法定著在上面,必須使用簽字筆之類的油性筆。後來我也是找了三種藍色的筆試驗之後選了 Zebra 的麥克筆來塗,其實保麗龍膠放置第二天就完全硬化變得沒有半點彈性了,當然這對上色來說沒有太大影響。上色後很明顯地可以看出我的名字是什麼了:
I'm a Chameleon (Final 2 - Aug 2012)


I'm a Chameleon (Final 2 Close-up - Aug 2012)
名稱: I'm a Chameleon
日期: 2012/8/12
指導: 韓玉青老師
媒材: 水性色鉛筆、水彩毛筆、保麗龍膠、麥克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歡迎留下您對於以上作品或文章寶貴的感想與意見。
Please feel free to leave your comments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