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September 2015

技術寫作心得

久違了。想聊一下關於 technical writer 這個工作。

我 2009 年在採購單位工作,原本想轉換到繪圖相關的工作,卻陰錯陽差在 104 看到自己公司在徵 technical writer。我抱著一種從外車道逐步切入內車道的打算,沒想到就這樣寫了四年,直到公司發現我們這個單位貢獻度太低而被外包出去。寫了四年手冊的我,找不到其他合適的單位,只好再去投靠 104,而來到現在這間比較小,自有品牌的公司,繼續當 writer。


我的家人、朋友,其實包括我自己,都擔心同樣的事情會不會重演? 尤其這又是一間正在虧損的公司,如果要裁員,我會不會首當其衝最先被裁掉呢?

最終讓我還是決定進去試試看的主要原因是這間公司的 technical writer 隸屬於「使用者經驗設計部」。我又被設計兩個字設計了,哈哈。


那已經是一年半以前的事了,進來之後,我得到以下的啟發:


  1. Writing 怎麼這麼隨便啊?
    我在前公司養成的習慣,就是對細節的堅持。圖文對齊、物件大小、段落的間距、字型等等,都不能隨便。但這間公司的文件,雖然有建立樣版,但每個產品似乎都套用不同的樣版,而對於細節更是大而化之,可以看就好。的確,很多使用者從來都不看手冊,但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要以每個使用者都會去細讀的前提去寫,否則只會更加地被不重視。
  2. 手冊可以印出來好爽啊!
    我前公司只是個代工廠,手冊其實大多都不會到使用者手中,所以從來沒有印出來過。來到這間小公司,看到自己編排的電子檔被印成實體手冊,拿在手中翻閱,真是感動啊~ 而且只要印刷裝訂成冊,即便是醜醜的黑白 Word 文件,質感也會大幅提升。我後來也靠著老闆同事相挺,為新的產品印出了彩色高質感的手冊,拿到手上的成就感比我當年拿到碩士論文還高啊!
  3. 我真是井底之蛙啊!
    近距離跟設計師合作之後,我才知道我自己學過的繪圖都是一些皮毛罷了,連做他們的助手都會是個問題。反而是以 writer 的身分去協助他們,對產品產生的效益才是最大的。從很多台廠的產品都可以看出,儘管軟硬體研發實力強大,但介面、包裝、網頁、手冊等地方都很容易漏餡,一眼就看出這些公司對於這些細節其實並不要求,他們只求趕快做出下一個規格強大的產品,卻往往忽略掉這些會影響公司形象的小地方。我能做的就是不要讓這些紕漏出線在消費者眼前。
  4. 原來我有命名的天分啊!
    產品的命名原本應該是 copy writer 的工作,在我們公司卻落到 technical writer 身上。我從以前就對命名很感興趣,甚至可以說有一種執著。14 歲時,為了幫自己取英文名字,翻遍了我的無敵CD-68;24 歲時,幫籃球隊取名字,也把 Collins 辭典翻了一遍,雖然最後名字沒有被選用,但取名字的過程我還是樂在其中。現在幫產品取名字,也是有挫敗的時候,但隨著一次一次的命名,漸漸能掌握到命名的訣竅,我取的名字也逐漸獲得認同。我不得不同意我長官說的,這個才是 writer 展現價值的地方。
  5. Writer 地位還是好低啊!
    很矛盾地,在我漸漸找到寫作的樂趣,漸漸從 writing 找回自信的同時,也漸漸看到 writer 的 "地平線"。如果把命名的工作拿掉,writer 在公司內,甚至部門內的地位,馬上降回谷底,這就是現實。雖然公司願意花錢讓我印漂亮的手冊,我對字串等細節的要求他們也非常贊成,但產品設計的重點,還是在外觀與介面上,writer 充其量只是負責補強他們剩下的小缺口而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歡迎留下您對於以上作品或文章寶貴的感想與意見。
Please feel free to leave your comments here.